2012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首次提出“工業互聯網”的概念,當時它給出的定義認為——“工業互聯網,就是把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
時光荏苒,到了2019年,工業互聯網的概念再度被行業熱捧,它不僅僅成為了產業互聯網的核心內容,也被人們賦予了更多的內涵——所謂“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就是通過開放的、全球化的通信網絡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員工、工廠、倉庫、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起來,共享工業生產全流程的各種要素資源,使其數字化、網絡化、自動化、智能化,從而實現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
中國有句古話:“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就強調了“流動貫通”的重要性。而對于工業互聯網來說,最大的流動就讓數據“動”起來,從原有的孤立的、單獨的一個個數據庫中,從那些塵封許久的磁盤和磁帶中流動起來,變成有生命力的、有價值的信息,從而推動工業應用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工業互聯網”姓“工”不姓“互”。
那么,如何能夠實現“工業互聯網”的健康、快速、良性發展?如何能夠推動“工業互聯網”在實際生產中的加速運行,進而推動整體數字化轉型的變革呢?日前,紫光云技術有限公司在天津舉行主題為“產業·城市 擎領未來”的IMPACT 2019紫光云峰會,深度闡釋打造產業數字引擎的理念和實踐,并強調了工業互聯網引擎的重要作用。
紫光集團副總裁、紫光云總裁兼CEO吳健發表演講
“在工業領域,紫光云是為數不多的從平臺、標識解析、安全三個方面全面發力的供應商。從平臺維度和網絡安全維度,搭建工業數字引擎,并將紫光云技術、工業知識、合作伙伴的能力結合形成技術平臺,對外發展更輕量化、低成本的工業標準化服務”。在當天大會上,紫光集團副總裁、紫光云總裁兼CEO吳健如是說。
吳健還特別提到了紫光云的“底盤”作用,在他看來,紫光云正在以全域、全棧、多場景的云基礎平臺,為產業數字引擎鑄“核”。為此,吳健表示,紫光云將繼續踐行紫光集團“芯云”戰略,響應國家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宏觀布局,并攜手合作伙伴共鑄產業數字引擎,為產業的轉型和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上午的主會場演講過后,本次峰會還開設了“工業互聯網”分會場,與到會嘉賓繼續分享和談到在工業互聯網應用中的點點滴滴。在這里我們采訪到了紫光云引擎總裁彭浩,聽聽他對于工業互聯網的愿望和憧憬。
紫光云引擎總裁彭浩
“ 我們與消費互聯網是差別比較大的,消費互聯網要控流量、占入口,而在產業互聯網,面對工業企業,降本增效是第一位的,如果不能反饋到真實的制造流程中,給企業帶來真真正正的效益,是沒有人會理你的”。彭浩開篇一席話,點出了To B產業本質,相對于那些飄在風口上的消費互聯網應用來說,工業互聯網從根基上就注定了是一場實打實、硬碰硬的“產業革命”。
做工業互聯網,一個企業就是一個案例,每個企業的需求都不盡相同,如果針對每個企業的不同需求都相應地開發不同的平臺,勢必會導致成本升高,也會造成整個行業開發不下去,在這種情況下,紫光云引擎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辦法——做平臺。
“提升效益只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多掙點錢,二是少花點錢”,但是考慮到許多中小服務商的現狀,在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下,紫光云出面組建全新的服務平臺,旨在去幫助企業提升價值、降本增效,中間平臺上承載的具體的應用APP,以第三方合作伙伴為主,紫光云主要提供這樣一個資源型的載體平臺,使得這個過程變得容易一些,讓眾多的中小合作伙伴都能夠依托于平臺進行服務,這樣也就解決了成本和收益兩難的問題,也擴大了紫光云的生態系統。”
紫光云引擎副總裁兼COO趙銘遠
其實紫光云早在多年前就開始進行類似的布局。據紫光云引擎副總裁兼COO趙銘遠介紹,公司早在2017年就鎖定了工業互聯網的方向,而如今我們看到的紫光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迭代到了2.0版本。此次升級不僅僅是服務能力的升級,還是從“特定區域平臺”升級為“基礎共性平臺”,從“聚焦行業、場景、生態”升級為“技術平臺 + 知識平臺”的巨大轉變。新平臺最大的亮點就是實現了從IT平臺到工業支持平臺的轉變,并提供了全場景的工業平臺并解決了復雜的設備連接問題。談到未來發展的時候,趙銘遠提到,平臺將持續投入工業相關性和算法模型的構建,基于場景提供差異化的軟件APP,并實現數字的自動化分析與應用,最終打造出智能化的平臺。
這也是紫光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使命。雖然對于中國這樣龐大的市場來說,有大大小小千百家公司都在從事工業互聯網行業,但是歸根結底這些公司無外乎分為兩種——提供綜合性的平臺或者結合自身優勢提供細化解決方案。紫光云選擇的就是前者,正如之前所說,紫光云有著從底層芯片到上層軟硬件應用一體化的服務能力,即紫光云所強調的“從芯到云”的能力,另一方面紫光云也認可其他企業在IT與OT結合中的差異化能力,并愿意通過合作的方式與其他公司一起為客戶提供云化的服務能力。
在紫光云之前并沒有企業愿意做這樣的事情,因此紫光云的這一舉措也被行業看做是一場冒險。但是在彭浩看來,這恰恰是紫光云精密布局的表現,對于“冒險”的說法,彭浩給予了回應——首先,紫光云可以進行前期的重資產投入,其次紫光云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和云資源能力進行這份投入,第三就是紫光云作為紫光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與相似背景企業溝通的時候更有信任感。
不過彭浩也同時表示,平臺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種長期的、持續投入的過程,也必須要有耐心才行。“現在有幾百家公司做這個事,首先是建立信心,下一步把市場做好,現在還是在前期發展的過程中”。
按照計劃,紫光云的工業互聯網戰略可以分為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打造產業數字引擎,加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則聚合協同發展的產業合作伙伴,助力區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以TCL集團為例,紫光云通過構建整個IOT平臺,把所有的設備進行連接、管理、分析,將整個設備的綜合利用率提升了10%,綜合管理效率提升了20% ,為客戶創造了極大的降本增效經濟價值。
如今,工業互聯網發展方興未艾,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工業仍然有更為深入融合的空間。這些都為工業與互聯網協同發展指明了下一階段的努力方向,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構建開放價值生態,建立價值分享機制,打造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網絡的新型制造業創新體系。
憑借著全生態、全平臺的技術優勢,紫光云已經能夠為客戶提供從底層架構到上層應用的多場景、一體化解決方案。而在接入工業互聯網引擎之后,紫光云更可以通過平臺化的服務,與成千上萬的大小合作伙伴一起,為客戶提供云化的解決方案,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
正如吳健所說的那樣,“我們都已經清楚地明白了工業互聯網的起點和終點,以及最后它會長成什么樣子,我們相信終點是美好的”。在通往目標的這條道路上,紫光云希望與合作伙伴攜手走下去。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每日科技網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