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文字,一個故事,我說你聽可好?
絕境逢生是對他們過去經歷的數次回顧,逆流而上是對他們現在生活的完美詮釋。他們有著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人生軌跡,卻勾勒出同一片浩瀚縹緲的星際,懷揣著同樣的希望與向往,沖破黑暗,自成熠熠星光。
走近這片星芒閃爍的遼闊星河,感受每顆恒星用光和力書寫下的不凡名字,見證這份用笑與淚描繪出的光明與美好。
疫情之下,我們采用視頻連線,開啟了本期的探“星”之旅……
第一篇:自強之星
自強不息,人生無限可能
一談到張祖升,周圍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他可是職場的“中流砥柱”、家庭的“頂梁柱”。然而在成功的背后,百倍努力、萬般辛酸只有他自己知曉。
恰是壯年,突逢變故墜泥潭
“過之所始,多因忽小。”張祖升本應一帆風順的人生就栽在這“小”字上。1999年,身體的警鐘就已經敲響,“尿蛋白異常”可大可小,他最終選擇忽視,棋錯一著步步錯。入職體檢“高血壓”是上天給他第二個有意的提示,“吃點降壓藥就行了。”恰風華正茂,作為當時飛利浦公司技術人才的他覺得最正確的事就是奮斗,其它都可以擱淺。
2007年,他眼前一片模糊,一查肌酐竟高達1200,轉院也降不下來,尿毒癥像是病魔拿的通行證,從此在他生命中暢通無阻。面對已懷孕7個多月的妻子,頃刻之間他覺得天塌了,倆人趴在床上痛哭。
混沌之時,母親毅然決定捐出自己的腎,腎移植的機會稀缺而寶貴,他把它當做最后的救命稻草。然而移植手術一波三折,第一次手術就失敗了,身體只排尿不排毒,希望如泡沫般一戳就破,他別無選擇,只能到鄭州市人民醫院再次手術。轉院那天,想見面的母子無法見面,就在他被推上救護車的時候,母親偷偷將門開了一個縫隙,滿眼通紅,只求能看他一眼。那一瞬對視,匆匆一秒卻直扎進他心臟,淚水帶著恐懼、絕望和愧疚一涌而出。雖時隔十余年,一提到這段回憶,眼前的成功人士、七尺男兒卻忍不住濕潤了眼眶,時間突然變得安靜,采訪戛然而止,隔著屏幕,我們仿佛也感受到那股無助、委屈。
移植腎也僅維持了一年多的時間,母子的所有努力全被碾碎,想到母親更是心如刀絞。有過煎熬、掙扎,但他還是走上了腎透析之路,活著才有出路。
結緣灌流,人生曙光終到來
堅持透析的六年后,嚴重萎縮的移植腎被取出,他看得很開:“說實話,腎移植還不如規律透析。”至少接受規律透析后身體不再像之前那么脆弱,也沒有諸多禁忌。但透析的時間一長,他開始變得又黑又腫,身上一按就是個坑,臉上也滿是疙瘩。
直到一次腎友會上,一位腎友分享了血液灌流的親身經歷,那是他第一次聽說健帆的血液灌流,好奇的種子在心里悄悄種下。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灌流能清除透析所不能濾掉的中大分子毒素,他發現,要想回歸正常的生活,單純的血液透析還不夠。
當機立斷,他向醫生提出進行健帆血液灌流治療 。“灌流真的很好,你看,我以前的照片跟現在一比根本就不是一個人!”病態的水腫逐漸消退,枯黃的面容也能恢復為健康的麥色,除了外貌的變化,張祖升血壓方面也控制得很好,一直保持在130以下。堅持規律的血液灌流,他睡得好,吃得香,因為灌流介入得早,其他腎友出現的腎性骨病、皮膚瘙癢等透析并發癥,都沒有發生在他身上。苦盡甘來,一切朝著好的方向運轉,幸福開始暖暖地照向張祖升的小家。
病且益堅,闖出事業一片天
看著身體維持得越來越好,張祖升迫不及待地取消休假重返工作崗位。從以前的電器行業跨到現在的汽車、空調行業,對他來說挑戰重重,但憑借多年的質量管理經驗和上進、負責的工作態度,沒多久,張祖升就從普普通通的一名質量管理員升職為質量部部長。
但張祖升并不滿足于此,血液灌流讓他有了重新實現理想的機會、事業上重展拳腳的希望,他不想放棄!他開始拓展業務能力、自學技術研究設計,積極響應公司擴大業務范圍的戰略舉措。跨專業學習業務技術,常人看來都非常困難,他卻干勁十足。“根據實際工作中需要的這些技能,了解產品,對它的性能、結構、用途等整個結構多方面去學習、熟悉,然后再一步步去設計……”
為了保證治療的同時不耽誤工作,張祖升把治療時間都調整在晚上10點;臨時接到通知要出差,他便提前聯系腎友和護士調整透析時間;遇到出差時間較長的時候,他也毫不退卻,聯系好當地的醫院后,下了飛機后直接去醫院抽血,協調時間去透析……付出終有收獲,張祖升在事業上扎根、耕耘、開花,如今已晉升為一名技術部部長。
常人難以想象,這位事業出色、家庭美滿、看起來身體健壯的“成功人士”,竟是人們印象里弱不禁風的腎病患者。“灌流能夠讓我和常人一樣生活、工作,我現在狀態維持得很好,不想別人知道我有病,只想跟正常人一樣就好,該我做的事肯定出色完成,不需要別人優待,我的目標是保持這個狀態30年以上。”
當人生陷入黑暗,張祖升從沒想過屈服,他用自強之心詮釋了人生的無限可能,在成功之路刻上自己的名字。疾病給他的人生設了迷障,而灌流恰是上帝給他開了個窗,他飛出壁壘,迎接他的是觸手可及的人生抱負和夢想!
第二篇:燈塔之星
揮別講臺 仍可作燈
他工作中廢寢忘食、一絲不茍,對待學生卻和藹可親;他文思敏捷,兼任帶教兩門學科也是駕輕就熟,卻依舊埋頭苦干、兢兢業業;他桃李滿天下,子徒遍人間,即使在因尿毒癥病倒在講臺的那一刻,仍牽掛著孩子們的未來。他,就是學生口中的胡老師——胡柳青。
辛勤一生,不舍講臺與學生
天剛下過小雨,操場傳來一陣淡淡的青草香,陽光透過輕掩的教室門折射進來,教室里的學生全神貫注,安靜的課堂里不時傳來粉筆在黑板上“吱吱”的聲音,原來這是胡老師在講課。
胡老師是學生群里出了名的人氣講師,壓力最大的畢業班他帶得最多,這在他人眼里的苦差事,胡柳青卻干得起勁,他總說這樣才有成就感,為了學生的未來辛苦也值得。
2013年寒假期間,為了不耽誤白天給畢業班的孩子補課,他仍堅持熬夜做課件,沒過幾天,他發現自己的眼袋腫得很厲害、四肢更是腫痛難忍,無奈只能暫停補課去醫院檢查。等到市中心醫院檢查時,肌酐已是300多,醫生建議胡老師選擇腹膜透析,妻子一聽急忙報了培訓班研習如何在家操作。
讓人想不到的是,此時的胡柳青滿腦只想著一件事:畢業班的孩子突然斷了課程怎么辦,我得回去!考慮到腹膜透析要在家里操作,需要人力、物力和時間,胡柳青放棄了,他決定吃中藥調理,盡可能地把肌酐穩定到理想狀態,堅持在他熱愛的講臺上發光發熱。剛開始還有些效果,但后來胡柳青的狀態越來越差,幾次險些暈倒在講臺上。2014年9月,帶完最后一屆畢業班,胡柳青徹底揮別了他深愛的講臺和心里最為牽掛的學生們,開始了他的血液透析之路。
每周三次,每次4個小時的透析讓胡老師很不適應,以前的他,白天活躍在講臺上,下班喜歡飛馳在操場上打球、跑步。突然之間,這樣的安靜讓他難過,他經常喃喃自語“不舍得啊!”他不舍這份堅持了33年所熱愛的工作崗位,不舍與學生間的師生情,他不再喜歡和人交流,時常呆望著透析室的天花板,想著這樣的日子到底什么時候才是個頭。
止癢神灌,還我寧靜美好生活
心里的創傷還未平復,胡柳青就因為透析并發癥皮膚出現了嚴重的瘙癢癥,那種滲入骨髓的癢讓他難以忍受,皮膚上剛結痂的地方一次次被他重新撓破,身上體無完膚,嚴重失眠、食欲下降讓他感到絕望,看到透析機旁的妻子鬢角上的幾絲白發,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難過。于是,他決定多跑幾家醫院,無論如何都要治好瘙癢。
輾轉中,有家醫院在當地率先開展了血液灌流治療,推薦胡柳青進行嘗試。灌流是什么?一開始胡柳青對這種沒聽過的東西表示懷疑,搞學問出身的他做起了功課。得知血液灌流在全國各大醫院皆已開展,非常安全,是專門可以清除透析所不能清除的一些中、大分子毒素,治療瘙癢癥、腎性骨病等血液透析并發癥,他立即開始嘗試一月一次的血液灌流,沒有出現其他不良反應后,他與醫生溝通后開始規律進行一周一次的血液灌流。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胡柳青像變了個人,他的身上不再癢痛,終于可以睡個好覺了,熟悉的笑容回到了他的臉上,重獲新生的他整個人都變得輕松、陽光起來。平時,他會幫妻子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有時會自己去透析,回來就能吃上妻子做的熱飯;午睡一個多小時后和妻子一起約幾位好友散步、聊天……
他感謝灌流,透析給了他二次生命,灌流卻讓他的二次生命變得更有意義。他大力向其他腎友介紹“灌流止癢”,把灌流器稱為“止癢神灌”,他常說,是灌流還了他一個寧靜美好的生活。
桃李天下,仍似父母心牽掛
胡老師終于又可以像個大家長般牽掛著他的“孩子們”了。職業生涯三十載,胡老師培育出的學生早已遍布祖國各地,他們有的做了企業家,有的成為了專家、學者,有的已組建了新的家庭為人父母。雖已揮別講臺,胡老師仍和學生們在各個師生群里保持著積極互動。以前,他陪著學生們出早操、朗讀課文,班里的學生生了病,他像父母一樣徹夜難眠。現在,當學生們遇到工作困難或者壓力大的時候,他依舊第一時間為學生出謀劃策、與學生暢聊心扉、叮囑他們添衣保暖。
每年春節是胡柳青家里最熱鬧的時候,廣州、深圳、天津、上海的學生們陸續從祖國各地回來看望他們最喜歡的胡老師。看著“孩子們”動情地講著過去和現在的種種,胡老師開心地忙里忙外招呼大家。他們圍繞在胡老師身邊,一起翻閱畢業的合影,回憶過去的趣事,客廳里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
如果你問他:三十年不求回報,甘愿在三尺講臺鞠躬盡瘁,您后悔嗎?他會說:他選擇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無怨無悔;遇見了灌流獲得了二次生命,他是幸運與幸福的!
第三篇:堅韌之星
牽手灌流,陪你慢慢變老
他本是家中頂梁柱,人到中年卻因患尿毒癥不得已由愛妻撐起整個家。本以為后半生已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漆黑隧道,在與血液灌流的“相知相伴”中,迎來人生曙光。永不言棄,是一股勇氣,是一份堅持,也是一種幸福。因為家人的不放棄,他重拾信心“牽手灌流”,因為自己的不放棄,他創業致富、重回家庭,給予妻子最浪漫的陪伴!
辛苦半生患病 幸得妻子支撐
2009年4月20日,李金全和妻子的天塌了!一開始李金全只是肚子疼以為是急性闌尾炎,便去診所里輸液,奈何一瓶打完了劇痛不止,被急救送醫后,醫生告訴妻子可能是長期服用便宜降壓藥的原因,其副作用對腎造成傷害,再加之李金全常年過度勞累終發展成了尿毒癥。
剛開始透析時,李金全還未建瘺,直接臨時穿刺血管透析讓他很痛苦,十幾萬下去花光了積蓄不說,還借了一身債。“不治了!治不好,還要花這么多錢。我不想治!” 想到兩個小孩因此面臨雙雙輟學,李金全一度絕望。那段時間,聽到電視里‘尿毒癥’三個字,他就害怕得把電視關了。他再也不和別人聊天,整天一個人呆著。
在李金全迷茫的那段日子里,妻子咬牙替李金全撐起了這個家。她常常躲在衛生間里哭完,又回他面前嘻嘻哈哈,身上沒錢了也從不說,怕李金全知道,出去買飯的時候她會故意晚一點回來,說自己已經吃過了,洗碗的時候才偷偷去吃剩下的。雖然家徒四壁,但妻子堅持讓李金全的治療一次也不落下,“錢你不用管,我跟兒子去掙!”看到一家人都在為自己努力,李金全暗下決心不能放棄自己。
年輕時的李金全夫婦
灌流重啟人生 終獲朝夕幸福
振作起來的李金全開始積極配合治療,卻在這時出現了皮膚瘙癢、腎性骨病等透析并發癥。癢的時候手、腳到處被抓爛、出血,腎性骨病則更折磨人,腳痛得走不成路,到了晚上渾身關節都疼痛難忍,翻來覆去睡不著只能起來看電視。甚至有一次因并發癥引起肺部感染而住院,咳了一個多月,飯也吃不下,非常憔悴。
李金全不想放棄,這是一份對后半生幸福的執著、一種想陪伴在妻子身邊的意志。在得知血液灌流能有效改善透析并發癥后,他立馬咨詢醫生開始健帆HA130血液灌流治療。一段時間后,他發現身體各方面都在轉好,癢和痛明顯消退,吃飯也更有胃口,午飯后還能美美地睡上一覺。陽光總在風雨后,經歷了漫長的痛苦,李金全永不言棄選擇了堅持,而幸福也選擇了他。
“我以前肌酐1700多,一周一次血液灌流治療堅持6個月后,一下降到900多了。腎友都問我身體怎么那么好,我就告訴他們做灌流,條件允許一個星期做一次是最好的。”11年的堅持,如今的李金全已是科室里出了名的 “控水大王”,有時只脫水1000多,“我的控水秘訣就是多含水漱口、潤口,但別喝下去,水果也要少吃。”
前兩年,李金全開始自主創業打理起自家果園,陪伴在妻子身邊當她的幫手,年前果園豐收賣了3萬多斤,家里也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結婚35年,李金全第一次買了戒指送給妻子。“謝謝你這些年為我辛苦,你別嫌棄太小,反正是我的心意……”對不善言辭的李金全來說,一份深情無需言說,一句感謝足以言表。因灌流重啟幸福生活的他,終于可以為妻子實現這最平凡也最浪漫的陪伴。
現在的他們守望相助,平凡的日子里不缺浪漫
不懼新冠 積極防控 共盼春暖花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腎病患者的生活狀況受到外界關注。抗疫時期家家戶戶閉門不出,但對于李金全來說,斷了透析和灌流都有可能危及生命。腎病患者的體質本來就差,常去醫院的李金全正是感染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
意外的是,李金全談到此卻透著輕松,因為村里為李金全開了證明,他能夠正常赴醫院做治療。李金全買來一輛三輪車,這樣可以自己開車去到醫院。醫院雖是高危場所,但對腎友的防護工作做得很到位。醫院每天向腎友派發口罩,同時也會幫著腎友積極聯系渠道購買;進到醫院先消毒,然后測體溫,大廳、門板一天都要消毒好幾次;血透室也不再向家屬開放,統一安排在休息廳等待……這些舉措讓李金全一家都很放心。
“多洗手,勤通風,家里面要常消毒。我覺得不要恐懼這個病毒,只要做好防護、按時治療、保持心態,一切都能等到春暖花開……”
在不能見面的日子,我們在這片遙遙星系中認識了彼此,攝像頭記錄了暖暖的回憶與笑容。我堅信繁花與共的春天,即將來臨;我等待陽光明媚的日子,向您拜訪。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查找我的iphone在哪里打開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