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人,一定對“與世界接軌”這句話非常熟悉。剛剛打開國門看世界的中國,在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都急切地希望與世界接軌,而任何事情只要加以“與世界接軌”的理由,似乎就變得合理了起來。
與“世界接軌”,讓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發展奇跡,我們曾以“8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的方式,換來國家成長急需的科技產品。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這樣的交換自然無可厚非,但若我們在全球化合作和貿易中永遠滿足于底層分工,就只能靠廉價勞動力和犧牲環境來取得微薄利潤,產業升級和脫貧致富就無從談起。而要提升在全球化分工中的位置,答案或許只有兩個字:“科技”。在“與世界接軌”之后,中國企業的下一步,必然是“向全球出發”,中國品牌的“出海”如今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話題。要做到這一點,科技升級必不可少,而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科技企業,更將成為這一波“向全球出發”的排頭兵。
在全球嶄露頭角的中國科技企業
楊振寧教授曾于1993年在香港大學做一次演講,題目是《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在考察了中外古今的科學發展軌跡后,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到21世紀中葉,中國極可能成為一個世界級的科技強國。時隔近 30 年,這一預見的前瞻性已經展現出來。尤其在以科技進步為支撐的領域,中國企業的全球影響力正在凸顯。
根據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提供的數據,2020年,在中國的對外貿易產品構成中,工業制品的份額進一步擴大,全年工業制品出口規模達24751.46億美元,同比增長4.6%,工業制品占出口總額的95.5%,占比較2019年提升1.1個百分點。而在2020年,中國的前三大出口品類產品分別為機電產品及配件、電話通訊音像制品和辦公用機械及自動數據處理設備。
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改變我們生活的最重要的智能設備,而中國企業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占據了至關重要的地位——這地位不僅是指產品,更是指品牌。據 Canalys 數據,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市場份額前五名中,小米、vivo、OPPO 分列 3-5 位,另外中國品牌還拿下了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榜首位置。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大中國品牌的年增長率遠超三星、蘋果等主要競爭對手,小米的年增長率更是高達 83%。
而在新興的物聯網領域,行業數據顯示,2018 - 2020 年,全球共有 35 宗以物聯網為主題驅動力的 IPO,中國主持了其中的28 筆交易。在物聯網模組行業,中國主要廠商在2015-2020 年收入復合增長率達 44.3%,同期海外主要廠商的增長率為 -3.6%。如果說15世紀末達伽馬從里斯本出發的航行開啟了上一次的大航海時代,那么這一次從中國出發的大航海時代,或許就將由“科技”這支船隊來開啟。
中國科技企業的出海航程中,有來自各國的水手
在上一次的“大航海時代”里,一個艦隊里的水手或許都來自一個國家,而這次全球化時代的大航海,來自各國的“水手”匯聚一堂。
正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所說:“數字經濟企業‘走出去’,不是中國企業的‘獨奏’,而是全球企業、科研機構、智庫、社會組織、政府等多方力量的‘大合唱’。”
中國科技企業所處的移動通信產業和半導體產業是全球化程度最高、最為深入的行業,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環環相扣、密不可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或國家、地區可以獨自完成產業鏈中的所有環節。在5G產業的發展進程中,供應鏈對全球化的依賴程度很高。從芯片成品在設計、代工、封測等環節的分工合作,到5G技術標準的協同制定,都需要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電信運營商、制造商、技術研發機構共同努力。
在小米等多家企業里,你可以看到不少外國人的高管,在他們的產品中,也可以找到來自各個國家的技術供應商。例如,許多中國智能手機的芯片和5G模組來自高通,這家美國企業長期以來一直與小米、vivo、OPPO等中國品牌保持合作,陪伴這些中國企業走過了 20 年的國際化征程。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談到中國伙伴在本地化方面的變化時表示,如果說在早期,中國企業在海外還是外貿形態,主要銷售產品,那么現在中國企業已經越來越像真正的跨國企業:“印度的小米公司,我怎么看它都覺得是一家印度公司。往后看 5 年到 10 年,我覺得會有很多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快速增長,特別是它們的品牌會越來越有國際化的元素,那個時候,中國企業在全球成功的機會就會更多。”
要知道,高通每年在中國的營收,已經超過其全球總營收的50%,中國市場對于高通而言,也不止是“市場”而已。在高通看來,幫助中國科技企業成長,就是幫助他們自己成長。
借力5G,合力揚帆出海
對于中國的科技企業而言,5G時代的到來,正是那一陣適合揚帆出海的“東風”。
5G是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中的核心關鍵技術之一,它將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不僅有可能形成一系列新業態,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還有可能為經濟社會各領域賦能,帶來經濟形態變化。
而在中國,5G已實現規模化應用,位于全球前列。
截至9月份末,中國5G基站總數達到115.9萬個,在全球占比70%左右,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4.45億,全球占比高達80%左右。此外,中國在5G 及相關產業發展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截至8 月底,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00家,連接工業設備總數達到7600萬臺(套),全國在建“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1800個。
2018年1月,小米、OPPO、vivo、聯想、中興、聞泰等中國終端廠商與高通聯合啟動 “5G領航計劃”,加快5G手機等終端的開發,助力中國廠商的產品不僅支持中國運營商的5G部署,而且能夠進入全球運營商5G手機的首發陣營。通過“5G領航計劃”,高通為中國伙伴持續提供全球化的5G解決方案,分享自身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全球資源。三年來,這一項目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中國廠商的產品不僅成功躋身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推出的首批5G智能手機,而且在5G時代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取得了良好的業績。自2018年“5G領航計劃”發布以來,中國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在全球出貨量份額已增長超過三分之一。
基于與高通的合作,由中國手機廠商推出的首批5G智能手機
隨著5G技術變得更普及,2020年7月,在5G標準新版本Release16正式凍結之后,中國移動、廣和通、美格智能、移遠通信、創通聯達等二十多家企業與高通共同倡導發起 “5G物聯網創新計劃”,從終端形態創新、生態合作創新及數字化升級創新三個維度推動物聯網產業創新共贏,助力中國廠商把握國內外市場的廣闊機遇。
高通攜合作伙伴發起“5G物聯網創新計劃”
借助在5G技術及實踐方面的先發優勢,中國科技企業的出海航程成果卓越,并且已經建立起初步的產業生態。小米在印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進行了深度的本地化運營。另據美國科技市場情報公司 ABI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中國物聯網無線模組企業全球市場份額從 2015 年的 25% 上升到了2019年的54%,逐漸取代了海外龍頭企業的市場地位。
結語:
據說最讓水手們激動的事情,就是看到遠方的陸地。在全球化的大勢所趨和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模式下,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已成為所有中國科技企業都需要看到的那一片陸地。在雙循環相互促進下,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眾多關鍵技術也將加速突破瓶頸,持續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參與度和地位,為中國“十四五”經濟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提供新動能。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揚帆遠航,中國科技企業的“大航海時代”,也將成為中國經濟邁上新臺階的時代。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旗龍網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