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雙十一,根據第三方調查公司的數據顯示,當天手機淘寶DAU(日活用戶)高達1.89億人。一款社交類app做到日活用戶過億都非易事,電商類app更是難上加難,但手機淘寶是少有的例外。與微信上的閑聊不一樣,1.89億用戶點開淘寶,貢獻的可是真金白銀。
以2013年阿里all in無線為始點,2年間,手機淘寶到底做對了什么,修正了什么,才成為一款日活用戶過億的超級app?
一,航空母艦的定位
手機淘寶的雛形,始于2010年淘寶無線事業部成立。但是最初兩三年,手淘就是一個簡單工具app,主要滿足三類需求:搜索,購買,查物流,甚至沒有導購、功能,當然更奢談交流、互動。
手淘真正的涅槃之路,其實始于2013年。彼時擔任阿里ceo的陸兆禧宣布了阿里的“all in”無線戰略。
那時候,騰訊已經拿到了一張移動互聯網的船票微信,阿里系尚未有一款app可以匹敵于勁敵微信,當時被認為pk微信的社交產品來往,其實在阿里系內部定位為一款試錯的戰術性產品,而真正擔負重任的app,其實是手淘。
在all in無線的大戰略里,手淘要從工具型app升級為平臺性app,它被定義為一款堪稱航空母艦的平臺級app,除了天貓和聚劃算等少數app之外,阿里其他app將成為依附于手淘的一個個戰艦。
這種路徑借鑒了阿里pc端的發展經驗,后來的天貓、聚劃算、淘寶旅行、支付寶等獨立的產品,其實都是由淘寶孵化而來。如今,在移動端,手淘還能擔當起如此重任嗎?
疑慮猶存,但是定位清晰之后,至少戰斗的方向終于清晰了。而且,聚焦之后,人才、資金、資源都往此傾斜,所有無線相關的預算和項目一律優先獲批,成功率大大提高。
二:自我革命,超越pc
手淘的戰略地位確立之后,和pc端的淘寶之前是什么關系,淘寶上的成功經驗,到底哪些該繼承,哪些該舍棄?手機淘寶如何超越pc淘寶?
pc端的淘寶網頁,窗口足夠大,貨架上可以分門別類的擺放商品,一級類目多達二三十個,二級三級類目更是上百個,用戶的選購方式是離不開搜索框,輸入關鍵詞后在長長的搜索結果里仔細尋找中意商品。但是手機的界面很小,這樣的羅列類目肯定不合適。
手淘首頁,到底該放什么,它們之間如何排列組合,以適配手機端的用戶使用習慣?這個難題交到了青云手中。
首先,既然手淘是航母,那么各大戰機app,比如天貓、聚劃算、口碑外賣、天貓超市等藥出現在首頁,這塊和pc端并無區別。
但是,但是類目排列方式卻被青云舍棄了。如果說過去的淘寶是以商品為中心來設計網頁,那么手淘則以用戶為中心,比如,以中產白領崇尚的小眾風格品為主的“有好貨等”根據用戶瀏覽購物習慣的“猜你喜歡”,把流量從5%提升到接近30%。
因此,手淘成功的第三條經驗就是,敢于舍棄pc時代的成功經驗,拓展移動互聯網的新邊界。
三,大數據和千人千面
當然,對于類似青云這樣經驗豐富的老兵來說,直覺是重要的,但是僅僅有直覺并不夠,直覺還要靠精準翔實的數據來佐證或者修正。
2015年UED團隊啟動了“以數據驅動設計”計劃,講究所有的設計都必須有數據支持、有理有據。
例如,手淘上很受歡迎的百貨家居建材頻道“極有家”原本跳失率很高,UED團隊發現用戶打開極有家之后,只看到各種家裝美圖,不知道這個頻道做什么用,瀏覽到消費的轉化率不高。發現這個問題后,設計師就在極有家首頁上簡單加了一排導覽菜單,標明“家具”“軟飾”“建材”等區塊,用戶很快能認知到這是家裝頻道,就讓用戶的跳失率大幅降低。
大數據還讓手淘實現了千人千面。比如,在手淘首頁上的有好貨、達人,猜你喜歡,每日好店等,都是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實現了個性匹配。
大數據和千人千面,真正把pc淘寶時代的產品為中心,升級到了手淘的以用戶為中心。
四,捆綁熱門IP
在手機淘寶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有一部分成績當然要歸功于淘寶的紅利等等,但是,還有一個大招不得忽略,那就是捆綁熱門ip的造勢運動。
2015年,手淘最熱門的ip大營銷,就是手淘和哆啦a夢的合體。
為什么手淘要選擇哆啦a夢呢?
首先,雙方的氣場氣質契合。彼時,手機淘寶想塑造的品牌關鍵詞如下:萬能、快樂、年輕化、想象力、科技感。
再來看看多啦a夢這個超級ip的性格特征:未來、科技感、樂觀,有夢想、好伙伴、智慧、勇氣、溫暖,這個形象與手機淘寶非常契合。
其次,要結合熱點。2015年,手淘想吸引更多年輕用戶,而彼時,恰逢哆啦a夢45周年,大型3d動畫電影《哆啦a夢:伴我同行》上映,多啦a夢成為了當時最熱門的ip,因此,此時捆綁哆啦a夢營銷正當其時。
為了配合這一場營銷盛典,手淘的界面變成了哆啦a夢的漫畫形式,還配合了哆啦a夢真人電影,入職淘寶、萬能周等活動,這輪海陸空大轟炸效果顯著,針對90后的市場調研顯示,此次戰役針對90后人群到達率高并積累了較好的口碑;
第三,ip營銷要與品牌和產品深度結合。以手淘為例,此次營銷,配合了周邊產品的上線,不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還帶來了可觀的交易量。
第四,多方共贏。一直以來,尋求多方共贏一直是作為平臺的阿里成功的最重要經驗,ip營銷也是如此,經此一役,手淘、哆啦A夢、業務、產品、技術、商家都成為了贏家。
當然,手淘的熱門ip跨界,不止一次,比如和熊本熊的合作等等。
五,手淘的未來:內容、社交、本地生活
六年的試錯和摸索之后,超級app手淘未來要走向何方?
跳過許多坑、犯過許多錯的淘寶,2016年的方向是內容化、社區化、本地生活服務化。
手淘做內容,聽起來新鮮,但其實是個老業務,比如,從去年開始大熱的網紅概念,最初就來源于淘寶的淘女郎,比如,王思聰的新女友雪梨就是以淘寶店主和淘女郎的身份成為了網紅。
去年,淘寶又提出了淘寶頭條以及自品牌,再加上以前的社區、愛逛街、有好貨、達人淘、微淘等,打的都是內容牌。
內容化將會幫淘品牌升級為自品牌。根據淘寶官方的解釋,淘品牌誕生于PC時代,擅長低價推爆款,善于通過流量運營做促銷;自品牌即個人就是一個渠道、一個品牌,它誕生于移動端,以90后賣家群體為主,他們更喜歡通過社區、社交方式運營用戶和粉絲,提供個性化商品。
社區化則帶著社交的基因,其實社區也一直在為電商行為助力。2015年手機淘寶就試水成功的“問大家”產品,就是在消費主路徑中,揉入了社區基因,其對交易的轉化效果顯著。
本地生活,幾乎是各大互聯網公司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大的戰場,過去,pc端只能賣實物產品為主,移動端則把線下的服務市場也連接到了互聯網上。有了本地生活,手淘才能從購物平臺升級為一站式的生活消費入口。
榮光都已成為歷史,未來值得期待。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中國創業在線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