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A組網的華為Mate 20 X (5G)版手機下行速率在700Mbps左右,而SA組網的版本是前者的兩倍之多,在1700Mbps左右。這是PingWest品玩(公眾號:wepingwest)在華為首款5G手機溝通會上測試出來的數據。
速度是標準的5G手機的速度,但這并不是華為首款5G手機的全部。
7月26日,華為宣布旗下第一款5G手機——Mate 20 X (5G)版上市。在核心配置上,它和Mate 20 X似乎沒多少區別——Mate 20 X (5G)版采用7.2英寸顯示屏,分辨率為2244×1080,其搭載麒麟980處理器,后置4000萬+2000萬+800萬三攝,支持40W快充。不過,內置電池容量稍有縮水,從5000mAh至4200mAh。最終售價6199元。
華為已經宣布,華為首款商用5G智能手機華為Mate 20 X (5G),近日已獲首張中國5G入網許可證,而其搭載5G雙模全網通芯片——7nm巴龍5000和麒麟980芯片,擁有多項卓越的5G通信技術支持,也是目前唯一支持SA和NSA兩種主流5G組網方式的5G雙模商用手機。
我給大家翻譯一下:基于7nm巴龍5000和麒麟980的核心,華為這款5G手機并不是一般的5G手機。
不會被“卡脖子”
眼前的這臺華為Mate 20 X (5G)版經過了特殊改造,但其重點就在于5G基帶芯片上。
據PingWest品玩了解,巴龍5000基帶是華為今年年初發布的第一款單芯多模5G基帶,采用7nm工藝,不僅支持5G SA獨立及NSA非獨立組網,還向下兼容4G、3G、2G網絡。
華為Mate 20 X (5G)版就采用5G多模終端芯片7nm巴龍5000和麒麟980,擁有華為多項卓越5G通信技術支持,是目前唯一支持SA和NSA兩種主流5G組網方式的5G雙模手機。
SA組網和NSA組網PingWest品玩也有過一些探討,可以簡單理解為前者為直接連接5G核心網,而后者則是通過目前4G核心網升級的方式組網。
而支持SA/NSA雙模組網的華為雙7nm芯片模組麒麟980和巴龍5000的組合對標的其實是驍龍855+高通X50基帶。目前OPPO、vivo以及中興等品牌5G版手機多采用高通855外掛高通X50基帶的模式,不僅X50工藝制程在10nm,從技術上,這種模式目前也只支持NSA模式組網。
所以,采用自主研發的5G多模終端芯片巴龍5000讓華為Mate 20 X (5G)版手機在一眾5G手機中區隔出來——它不依賴高通,不需等待高通出貨X50基帶或者明年更新的X55基帶(支持SA和NSA),目前的Mate 20 X (5G)版已經實現了同時支持雙模組網。華為何剛在發布會上重點提到,華為Mate 20 X (5G)版做到了兩個“首個”:首個商用搭載雙7nm 5G終端芯片模組的手機和首個商用支持SA/NSA 5G雙模的手機。
在談到“對比其他5G手機,華為有什么優勢時”,何剛說最重要的就是雙模,雙卡之間的自由支持和切換,這些能力在5G的性能發揮上,能夠讓消費者比較好地在不同的環境下享受到5G的體驗,“在早期5G的覆蓋或者運營商不太好的時候,雙卡能互相支持。”
PingWest品玩在上手體驗這臺5G手機時,發現卡1卡2支持5G+4G的隨機組合,在設置點擊就可自由切換,除此外,華為還在流量菜單中設置了一個“啟用5G”的開關。
而華為同時支持SA/NSA組網則是對于不同運營商不同城市的策略考量。“今天常見的是NSA和SA,如果只支持一種,可能在SA的城市里面沒有辦法用5G,這樣的話對于消費者來說是有點體驗不好。對于5G手機,我覺得現在SA和NSA兼容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何剛進一步補充說。
定價還不貴?
前面已經提到,其實華為5G版本的手機最大的不同其實就在于巴龍5000芯片。
當然改造5G手機也不只是塞個5G芯片在里面那么簡單,先別提芯片研發的困難,光是有了芯片也要做復雜的技術驗證:比如測試信號的屏蔽和發射、設計不受干擾的天線位置、測試聯接穩定性以及應用體驗等。
華為第一部5G手機為什么選擇在大屏Mate 20 X上做首發?其實這也是為了更好的驗證一種不確定性。
何剛說,在大屏終端上5G的天線更容易部署。“因為我們畢竟是做的第一款產品,我們在更大的尺寸上,更好的能夠把5G天線發布出來,避免由于結構限制,使得本來能發揮很好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
同時5G芯片也帶來了散熱問題,這款產品更像是一個摸索的過程。“Mate 20 X也能夠大限度的避免散熱的問題。把能避免的問題避免掉,這樣我們就知道芯片能力在一個沒有其它方面限制的情況下,這一款產品能做到什么性能。然后在新的產品上我們能達到更好的標準。”
而通過這樣的改造,華為Mate 20 X (5G)版6199元最終的售價堪稱大殺器,贏得了不少潛在客戶的積極反饋,這也與此前5G手機給人接近萬元印象不同。拿目前華為的產品線產品做對比,華為Mate 20 X普通版本售價5000元左右,而核心硬件配置幾乎相同的華為P30 Pro定價6000元左右。這意味著——你只需加上個一兩百,就可以擁有這臺支持5G雙模組網的Mate 20 X (5G)版。
“我覺得價格是如何匹配消費者的期待,同時又匹配我們的商用訴求。”何剛說。
他提到,華為的第一款5G手機更多地是希望消費者可以盡快體驗,和幾大運營商一起幫助網絡與手機配合的快速成熟。“第一款手機我們不是考慮盈利不盈利,我們更多的是希望讓更多消費者能接受,更快地用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快速地讓運營商在參數配置與功能上快速成熟。”
如果華為沒有5G用戶,那么5G運營商網絡和華為5G終端的匹配調整就會變慢,“我們為了加速這個過程,定價上非常激進。”何剛說,華為在5G時代初期不考慮盈利或者不盈利。
給5G手機定個調
同很多華為“嚇人的技術”一樣,Mate 20 X (5G)版的核心就是自主的巴龍5000基帶。以此為基礎,華為豐富的是核心技術的彈藥庫。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需求,華為可以快速推出和改變產品策略。
比如目前采用麒麟980的產品有很多,華為旗下榮耀品牌、nova產品線等均有采用。而按照前文介紹的Mate 20 X (5G)版的改造模式,后續華為是不是可以復制給所有的手機產品線?
華為推出5G產品有一前提是——它會匹配運營商的建網節奏,比如Mate 20 X (5G)版目前已經在海外一些運營商那里發布并上市了。在這方面,華為的策略仍然是以運營商建網為基礎。“在各個不同的國家,我們會與不同的運營商建網進程相匹配。”
何剛對包括PingWest品玩(公眾號:wepingwest)在內的媒體提到:華為未來會有更多產品支持5G。但何剛沒有透露數字和具體的產品。
運營商資費、手機廠商終端售價和用戶期待是構成5G早期生態的三大環節。在5G時代,它們被擰成了一股繩。何剛提到,運營商目前處于早期網絡建設階段,他們有強烈的需求,希望盡快地把用戶培養起來,同時優化網絡。而在非運營商主導下,消費者也有了購買5G手機的強烈意愿。甚至從零售商和渠道商角度出發,華為了解到他們其實也愿意通過5G手機來幫助他們樹立自己的零售形象。
5G進展迅速,手機的價格會越來越低,馬上就會出現千元機嗎?
何剛回顧了4G手機的發展,他說4G手機從上市半年左右就有了4G千元手機,這是因為4G整個行業的產業鏈是成熟的,世界上的4G節奏遠遠早于中國的4G網絡建設。“當我們一開始要做4G手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拿到從高到低的全系列芯片、全系列的產品,甚至于海外手機直接弄到中國市場上就可以賣。”
相比較而言5G則完全不同。5G時代,中國已經走在整個行業前列,“你會發現,處理器現在只有我們的能支持NSA/SA。”何剛說。
他提到,整個過渡過程還是跟整個行業的能力相關,因為畢竟大家會先做旗艦的處理器,讓性能做到極致,會帶來更好的體驗,然后會往低端走。“這個時間是多長呢,(這)和整個5G行業端到端的能力是相關的。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定會從高端覆蓋到低端,甚至所有手機都會走到5G。”
(題圖來自網絡)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平板電腦選購指南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