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饑餓營銷”這個詞開始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中,而似乎最近的這幾年,一些廠商也依然樂此不倦的沿用著這個套路,一些用戶傷了心,也有一些用戶搶出了成就感,看似大家都樂在其中的營銷方式,卻真真正正引發了大多數用戶內心的一個想法——為什么應該正常發售的手機,總是需要我去搶。
如果說前期為了控制市場,一個月之內控制發售的數量還能理解的話,那么3個也甚至半年之后仍然需要搶購的手機,那值得認真的去思考一下了。要知道,相對于大多數甚至是70%-80%的用戶而言,他們可不喜歡這種被“耍猴”的感覺。
那么搶購其中的原因到底有哪一些呢?
越不讓我買我越要得到!
早期的饑餓營銷可以說是利用一種人的心理,就是通過放低出貨量或者是不限制黃牛的搶購來讓手機看起來供不應求,同時也激發了想要入手客戶的購買欲望,要知道,“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這句話能夠如實反映多少人的心聲。
但有意思的是,在一些廠商熱衷于饑餓營銷的時候,卻不知不覺的被OPPO和vivo這個線下實體大廠給來了一波實實在在的沖擊,不僅銷量被OV趕超,在利潤上更是望塵莫及,看來相對于大多數人群來說,管你的手機好不好,饑不饑餓,能買到手的才是真!
核心部件被拿住命脈
與饑餓營銷相比,近年來新發布手機之所以缺貨,另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核心部件緊缺這一因素。和蘋果、三星這些巨頭相比,國產手機廠商,尤其是互聯網手機廠商在爭搶資源方面往往處于劣勢。就拿剛剛不久前發布的小米6為例,因為小米6所采用的元器件幾乎都是又外商提供的緊俏產品,所以小米不得不去爭搶資源。加之其所采用了3D玻璃/陶瓷工藝較具難度。現階段小米6能夠現貨才是見鬼了。
當然也有一些廠商并沒有采用當下緊俏的芯片、閃存等這些部件,但依然需要搶購,這方面只能說,每個廠商的實力都不同。
初期成本問題
除了產能問題之外,產品的利潤也影響著手機的前期出貨
可能很多人會納悶了:剛上市一般都是產品銷售的黃金期,那么前期出貨越多,利潤不是也會越大嗎?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這里我們就拿處理器為例。處理器出貨初期,往往會受到工藝、良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前期采購的成本往往也會更高。其他的元器件也是如此。
這里我們仍拿小米6為例,我們假設小米6初期的元器件+組裝成本為2000元,半年之后,由于處理器等原材料價格的降低,其元器件和組裝成本也會大幅下降,利潤自然也就更高了。
另外就是廠商在生產手機時,也不可能會在前期直接囤積大量的庫存,首先庫存可以根據當下熱賣的機型來生產,二來也能規避手機本身缺陷帶來的風險。
有一群人叫黃牛
不論是在哪個行業,總會這么一群人,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賺取利潤,而他們的行為也是被利益所驅使,尤其是現在通過互聯網購物之后,他們就更能利用手上的優勢來賺取利潤,要知道,你可能只是在搶購一臺手機,而他們,則是同時在搶購上百臺。
那么由于他們的存在,使得真正想要購買手機的用戶面臨著一個頭疼的問題,搶不過這些家伙,要買只能加價,而且價格還不低,在新機前期,黃牛的價格基本都會加到300-500甚至上千。他們的存在不僅為官方帶來困擾,也為其他的渠道經銷商帶來憂愁。
所以綜上所述,盡管很多國產手機主打“性價比”,但是對于真正上手后的用戶來說,經過這么一輪“爭搶”,早已失去了其本身的價值,我們都知道,數碼產品,早買早享受,而且另一個方面來說,你搶購所花的時間成本,難道就真的不值錢了嗎?
本文為企業推廣,本網站不做任何建議,僅提供參考,作為信息展示!
推薦閱讀:重慶快訊網
網友評論
請登錄后進行評論|
0條評論
請文明發言,還可以輸入140字
您的評論已經發表成功,請等候審核
小提示:您要為您發表的言論后果負責,請各位遵守法紀注意語言文明